■ 社論
  真正有價值的“三位一體”改革,應是建立起基於統一測試的高校自主招生體系。香港地區高校在內地的自主招生方式,已取得成熟經驗,內地高校為何不能借鑒呢?
 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即將開啟。今年939萬學子,迎來實現“大學夢”的重要時刻。“一考定終身”的現實,讓每年的高考硝煙瀰漫,學生和家長乃至社會高度緊張。昨天新華社報道,一些地方及高校先行先試,力圖打破“一錘定音”的錄取模式,探索更科學、多元的模式,為新一輪高考改革探路。
  可仔細一看這個“好消息”,又讓人很難高興起來。因為新聞提到的浙江“三位一體”改革,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試點。當年有浙江工業大學和杭州師範大學進行嘗試,到2012年,發展到14所學校,今年已有34所高校加入。但從過去幾年的試點來看,並沒有擴大學生的選擇權。
  所謂“三位一體”改革,是指高考成績、面試成績和高中平時成績各占50%、30%、20%,高考成績看似不再那麼重要。但從具體操作來看,要先由試點學校對學生進行測試,給予學生招生資格,獲得資格的學生,參加高考填報志願時把該校放在提前批第一志願,然後高校在錄取時,才能以“三位一體”的標準進行綜合評價、錄取。
  也就是說,考生要獲得試點校的“三位一體”選拔,首先必須參加該校的面試,否則壓根兒沒有這個機會;其次,“三位一體”試點高校被安排在提前批招生,在提前批投檔時,考生的高考分數必須達到投檔條件,因為只有投檔進高校,高校才有可能“三位一體”,這就意味著高考分數的重要性實際上並沒有降低多少。
  事實上,只要納入集中錄取制度,高校實行的招生,就不是真正意義的自主招生。“三位一體”招生如此,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也是如此;包括後來南方科技大學、上海紐約大學採取的招生方式,都是類似於“三位一體”,放在提前批招生。這一模式的基本特點是,投檔權還是掌握在教育考試部門,“一考”成績還是很重要。
  真正有價值的“三位一體”甚至“多位一體”,應是建立起基於統一測試的高校自主招生體系。最方便的操作是,把統一高考的功能從目前的選拔轉變為評價,高考成績公佈後,每所大學自主提出申請者的成績要求,達到成績要求的考生同時可以申請若干所高校,高校獨立進行錄取,在錄取時可結合考生的統一測試成績、中學學業成績、大學面試考察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。
  這種方式,就是香港地區高校在內地的自主招生方式,其在內地操作多年,已經取得成熟的經驗。我國內地高校為何不能借鑒這一做法呢?
  考試招生相對分離,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高考改革思路,應成為我國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則。為此,必須努力打破目前的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,而不能只在集中錄取制度框架下做價值並不大的改革探索。只有突破集中錄取制度,打破“一考定終身”才不只是夢。
  相關報道見A08-A12版  (原標題:打破一考定終身,何時不再是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v68rvcw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